“齐桓公宫中七市,女闾七百,国人非之。管仲故为三归之家,以掩桓公,非自伤于民也?”--《战国策·东周》
齐桓公宫中七市,解释成齐桓公的宫里设置有七个市场。
还有一种解释,个人觉得比较合适:“市”应该是“巿(fú)”,这两个字很容易写混。“巿”本意为蔽膝,遮蔽前身的服饰,这里指天子、诸侯的服饰,也是王后、夫人的朝服。这里讲“宫中七巿”,是说宫中穿夫人服装的有七人,形容齐桓公内宠之盛。
一般国君就一个夫人,齐桓公一下搞了七个国君夫人,有点乱,所以齐国人非议他。
女闾七百,解释成有妓院七百家,女闾就是古代设置在宫里寻欢作乐的场所。齐桓公的宫里有七百个这样寻欢作乐的场所,就相当于有七百家妓院。
如果第一句宫中七市,指的就是齐桓公的宫里有七个市场,那么齐桓公的王宫实在是太大了。
展开剩余77%还有一种解释,个人觉得比较合适:闾,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单位,二十五户为一闾。女闾七百,应该是以二十五个女子为一闾,共有七百乘以二十五个女子,当然不一定是实数,这里形容齐桓公的宫里供寻欢作乐的女子数目太多。
宫里有这么多的女子,都可以作为齐桓公寻欢作乐的对象,一个人拥有这么多的女性资源,于是齐桓公成了齐国人的众矢之的。
这些女子有七百闾,每闾都是有技术的女子,吹拉弹唱样样精通,就是七百个皮肉歌舞团。
管仲故为三归之家,要是按齐桓公有七个国君夫人来讲,就好解释了,也不用考虑三归那么多的意思了,就考虑一个就行了:管仲娶了三个不同姓氏的女人做自己的正妻。
管仲这么做,也是有点乱,正妻只能有一个,妾可以随便多个,管仲故为三归之家,坏了规矩,于是齐国人把指责、批评的矛头由齐桓公转到管仲身上。
管仲是那个年代搞舆论导向的高手,当一个热点不利于国君的时候,马上搞出另外一个热点。没有热点,就制造出热点,甚至是把制造出来的热点加到自己身上,为领导分忧,自毁形象!
这比起很多搞热点转移的,专搞那些没背景、没权力、没资源的来说,管仲实在是太高尚了:管仲损自己,不损别人!
“昔者桓公宫中二市,妇闾二百,被发而御妇人。”--《韩非子·难二》
韩非子这里批评得是齐桓公不修其政,披散头发、亲近妇人,行为放浪,沉溺享乐。管仲能转移得了普通人的视线矛头,却骗不了韩非这样明白人的眼光。
至于二市、七市,二百、七百的数目差异,就不必研究多了,女人多少而已,或者说是妓院多少而已。当然了也可以说宫里有两个、七个市场,有二百、七百个妓院。
齐桓公宫里搞得女闾七百,满足了齐桓公的个人欲望。这类皮肉歌舞团,从官妓逐渐发展成了教坊司,以及后来的青楼。管仲一不小心被尊为这个皮肉行业的祖师爷,也不知道是从谁开始提出的!
这类皮肉歌舞团的作用是很大的,后来的齐景公,一次性送了八十名此类歌舞团成员给鲁国,成功地让孔子离开鲁国,避免了鲁国强大对齐国的威胁。
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,皆衣文衣而舞《康乐》,文马三十驷,遗鲁君。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,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,将受,乃语鲁君为周道游,往观终日,怠于政事。
桓子卒受齐女乐,三日不听政!
孔子遂行!
当年秦穆公送了十六名歌舞团成员给戎王,戎王从此整年沉浸其中。
内史廖曰:“戎王处辟匿,未闻中国之声。君试遗其女乐,以夺其志;······且戎王好乐,必怠于政。”缪公曰:“善。”······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。戎王受而说之,终年不还。······由余遂去降秦。
三十七年,秦用由余谋伐戎王,益国十二,开地千里,遂霸西戎。
图片来自《东周列国志》
发布于:山东省股票杠杆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