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夏天,北半球像被火烤一样,不少地方热得让人直冒汗。可你以为只有高温就完事了?其实不然,暴雨、洪灾、干旱轮番上阵,让人防不胜防。就在大家都在为天气发愁的时候,有些地方的人还要面对更糟心的事,比如说巴基斯坦最近遇上的“断水”大麻烦。这回不是老天爷不给面子,而是邻居印度突然翻脸,把本来该流过来的河水给截住了,这操作真让人看傻眼。
卡拉奇这座城市,说起来也是个传奇。两千万人挤在一起,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和经济命脉,可惜这几年却成了全球最难住的五大城市之一。别的不说,光是喝口自来水都成问题。有将近一半的人家只能靠送水工开着小三轮一家家送,要不然连洗澡做饭都犯愁。有个叫艾哈迈德的小哥,每天起早贪黑地跑送水,他跟居民萨尔瓦聊天时还打趣道:“我车里的最后一点儿马上也没啦!”结果萨尔瓦苦笑着说:“你上次送来的早用完啦。”这样的日子,你能想象吗?
正当大家靠着人工补救勉强维持生活时,今年5月印度那边突然宣布:暂停执行《印度河用水条约》,把原本应该流向巴基斯坦的重要河流水源直接掐断。据说这是为了报复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场武装袭击。但6月21日,印度内政部长又放话,说以后也不会恢复这个协议。这下好了,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供水平衡彻底被打破。
环保人士马利克很无奈地感叹:“咱们国家主要靠农业吃饭,没有这些灌溉用的河流,那粮食安全就悬了。”他还提到,各省之间因为分配有限的淡水资源已经吵得不可开交,这种局面简直就是雪上加霜。我跟你讲,现在可不是谁嘴皮子厉害谁赢,全看谁手里有真正的话语权。
其实,两国1960年签过《印度河用水条约》,还是世界银行牵头促成的大事。当初规定得明明白白——东部三条归印度管、西部三条归巴基斯坦享有使用权。本意是让双方各取所需,相安无事,也算给南亚和平留了一点底线。可如今,一纸协议竟然抵不过现实利益,有没有觉得挺讽刺?
副总理兼外长达尔态度坚决,他公开表示:“我们国家离不开农业,更不能丢掉哪怕一滴属于我们的活命之源。”他强调国际协定不能随便撕毁,就算解释有分歧,也设立了解决争端的三级机制。不过话虽这么说,大伙心里清楚——真闹到联合国或国际法院,即使判决站在自己这边,又能怎样?对方要是不认账,再多文件都是废纸一张。
英国媒体评论这一现象时直言,现在国际法越来越像摆设,“信任危机”四个字简直贴脸输出。一位南非籍法官甚至认为,这背后根本原因还是政治博弈出了岔子,不是谁法律学问深就能解决的问题。而前司法部长倒还有点理想主义,他相信等气候灾难逼急全世界,人类迟早会重新团结,到时候也许国际规则才会迎来新生。
想想现在这种局面,不禁让人琢磨: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可靠?自然灾害挡不住,人祸更是防不胜防。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新常态下,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如何共处、如何共享那些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?如果每逢矛盾升级,都有人想着先动手掐别人的“命门”,那未来还能指望什么公平与和平呢?
#热点观察家第6期#
股票杠杆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