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关于美国国防战略可能进行调整的传闻,引发各国的关注。根据部分媒体报道,五角大楼正在起草的新版国防战略草案,显示出优先保障美国本土和西半球安全的倾向,这与近年来强调"中国威胁"的战略取向形成明显对比。
表面看这事好像说明美国要对自己的全球战略开始改动。不过要是咱们仔细琢磨琢磨它以前的战略做法,再看看现在各方的利益情况,就能明白,美国这种所谓的“战略收缩”,更像是先往后退一步,实际上是为了之后更好地往前冲,是一种战术上的灵活调整。
从战略草案披露的内容来看,其核心主张是将军事资源重新聚焦于本土和西半球防卫。这一取向与美国近年来强调的全球军事部署态势确实存在差异。国民警卫队大规模投入国内治安任务、海军舰艇和先进战机部署到加勒比海地区打击毒品走私、在美墨边境设立军事化管制区域等措施,都显示出军事力量向内收缩的迹象。此外,逐步退出对东欧国家的安全援助项目,减少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投入,这些举措似乎都印证了战略重心转移的说法。
然而,若将这种调整置于更宏大的战略背景中考察,就会发现其深层逻辑并非真正的战略收缩,而是战略重点的重新排序。美国全球霸权体系建立在军事优势、金融主导和联盟体系三大支柱之上。任何实质性的战略收缩都将导致这三大支柱同时动摇,这是美国统治阶层绝对无法接受的后果。
军事霸权要是往回收缩了,那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肯定会受直接影响,美国金融霸权的根基也会跟着动摇。还有它那个联盟体系要是越来越松散,多极化的格局就会更快形成,到时候美国在全球事务里就没法再像以前那样说了算了。这些一连串的后果,美国那些做战略决策的人不可能不考虑,这可是他们不能忽视的风险。
从美国国内政治角度观察,此次战略调整传闻的时机颇为微妙。特朗普政府与国会围绕军费预算的博弈一直处于紧张状态,此时释放战略收缩的信号,很可能是一种谈判策略。
通过展现“缩减全球军事存在”的可能性,向国会施加压力,以期获得更高的军费拨款。这种“以退为进”的手法在美国政治史上并不罕见,往往能够有效推动国会通过相关预算案。
我认为,即便战略调整传闻属实,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也不会有实质性减弱。西太平洋地区关乎美国核心利益,是其维持全球霸权的关键支点。台湾问题、南海局势等区域热点在美国战略棋盘上具有特殊重要性,这些地区的军事存在不仅不会削弱,反而可能通过其他形式得到加强。
维持全球军事存在需要巨额经费支持,通过战略调整的舆论造势,美国军方既可以试探国内外反应,又能为后续的军费增长创造理由,这种策略既符合政治需要,又满足军事需求。
纵观美国战略传统,真正的孤立主义从未成为主流。二战以来的历届政府无论党派如何,都坚持全球介入的基本国策。特朗普政府虽然强调“美国优先”,但其本质是要求盟友承担更多成本,而非真正放弃全球领导地位。此次战略调整传闻,更可能是这种战略思路的延续,而非根本性转变。
从长远的角度去想,美国调整它的全球战略肯定得慢慢来,不会一下子就有特别大的、像演戏一样夸张的变化。在军事方面,它可能会把兵力部署安排得更合理一些,战略上关注的地方也会重新排个顺序,但说到底,它想要一直当全球老大的这个大目标,是不会变的。西太平洋地区仍将是美国军事部署的重点区域,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态势不会因战术调整而改变。
股票杠杆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